close

0403.jpg
#談談小行星改版後連結性如何更強 
#知識性豐富類比較值得收藏嗎

根據我有接觸的幾款幼兒雜誌,做簡單的分享😊

小行星

故事最多,是最接近繪本口氣的一本雜誌,而近期改版後的內容我覺得有變更好,最大的差別就是多了「主題性」。

 

改版後的小行星:

主題性:以四月「特別的日子:生日」這個主題而言,除了主題故事,還藉由生日吹蠟燭去認識點燃蠟燭原理;並加了生日當天發生的事去做情境思考和品格教育;遊戲書也藉由生日吃蛋糕來將蛋糕帶入遊戲中;知識讀本的主題是認識時間,也可以從每年一次的生日切入去介紹年月日的概念。整體性我覺得比之前完整許多,連接性更強。

刪掉的翻轉童話:原本的《翻轉童話》改為《故事摩天輪》,能保有翻轉童話的特色、又同時拉寬故事素材,讓故事可以不侷限在童話改編,我滿喜歡的。像是四月號的「故事摩天輪」是以文學名著「怪醫杜立德」為主角發展的愛與關懷的故事,以知名故事人物取材再融入品格與愛,是我喜歡的腳本😄

非常適合愛聽故事的小孩,連知識性的自然、文化等,都以故事擬人化方式帶入,當作從繪本跳到雜誌的入門選擇還不錯。

 

康軒

故事比較少、知識性的東西比較多,如果平常比較少接觸科普知識,有的小孩會不一定愛,但內容很不錯,議題設計多元,並透過貼紙遊戲和操作,十分吸引人。

舉例來說,假設在介紹健康單元

小行星:會用小孩打噴嚏問為什麼鼻子癢癢的,以簡單對話事件帶出主題,並透過醫生看診的問答中引出相關知識,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現。

康軒:雖然也有事件引發問題討論,但介紹比較中規中矩,重點會放在知識性的認知學習上,有條理的介紹什麼是打噴嚏、再畫個鼻子構造圖介紹噴嚏原理,偶爾會穿插翻頁或操作機關吸引目光。

 

新小小牛頓

是屬於偏科普的雜誌,主題會比較侷限,我想並不是所有幼兒都能接受,但以科普類型的書來說,從生活化切入介紹是最活潑的,由一群主角們去帶入,加上擬人化口氣活潑,提高幼兒的投入度。

這系列雜誌定位明顯不同於其他,同時訂閱接觸我覺得是不衝突的,不過即使是低幼版也是有點深度,建議至少3歲以上再接觸也許會更投入其中。

 

接下來要討論的,就是許多媽媽常提到的問題。

什麼才值得買呢?

以小行星來說,裡面很多故事,很多人覺得花錢買小行星不值得,坊間繪本故事都講不完了、幹嘛特別再訂閱小行星呢。

很多媽媽喜歡康軒,因為「知識比較多」,感覺比較有買的價值。

這部分要看自己怎麼想了,為什麼要買雜誌呢?是想多元接觸給予?還是彌補忙碌無法選書的困擾?換個方式想,孩子,就是愛聽故事,也只有從故事切入、藉由不同的故事吸引孩子目光,再慢慢切入其他知識層面的東西,也許反而有另一番效果:)

#常見幼兒雜誌分享

 ​​​​​最新文章歡迎追蹤臉書 幸福小時光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小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