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0515_170515_0005.jpg

從幾年前捏著大腿買下建構式磁片到現在,只有不斷擴充沒有後悔,分享簡單心得給大家參考。

(照片為這年來的陸續紀錄,都是孩子自己創作,有時是隨手拍、沒想過會用在網誌上,因此多數含糊不清,也沒有像網路部落客漂亮乾淨的背景,還請包涵)

Q:市面上磁片價差高,一定要買貴的品牌嗎?

在準備入手前,這個問題幾乎是每人必問!不管是積木還是其他玩具,一定都有價差,在回答這問題之前,我把價差原因列出,讓大家自行斟酌是否要買正版或昂貴品牌。

1、磁片黏合方式:如果僅用簡單扣卡方式黏合,長期使用或摔擲後容易鬆開或被掰開,導致磁柱掉出被誤食。
2、內部磁鐵表面的處理:表面若沒做好拋光跟防繡處理,磁鐵和塑料長久摩擦會容易掉磁粉。
3、磁片厚度:厚度越厚就越耐摔,能降低破損、裂開或磁粉外露機率。
4、磁力強度:這部分和安全較無關,是直接影響玩樂品質,也是最大的差異。磁性越強、越好塑形,像兒子會把磁片做成釣竿和小魚,來玩釣魚遊戲;或是做成拖吊車去拖其他有磁性的東西,如果磁性弱就無法做到。

20170515_170515_0008.jpg

↑不同廠牌磁片的厚度、接合方式、鏡面處理都不同,除了反應在價格,是否通過安全認證也是確認的指標之一。沒有說哪一種最好,端看個人需求和在意的點。
(比較照片分享自網路)

Q:磁片很難嗎?幾歲適合?
12.jpg

個人覺得越小入手越好,一歲時,還只會拔開跟黏起來,但能訓練寶寶手指的力量;等到開始會拼具體形狀後,可以透過等比的圖卡練習,按照圖卡上的圖形擺放,順便認知顏色和形狀,擺放好後再用向上拉起,立體變完成。

用向這樣的拉起式或對照圖卡成品去仿作,就像所有創作概念一樣"從模仿開始",久了孩子就會把這堆砌立體空間的概念放在大腦,自己也能拼接了,無形中也增加了對空間建構的概念。 

Q:該買哪種組合?差異在哪?

1、基礎片:包含正方形跟正三角形:初期建議從基本造型開始拼 例如正三角形、四邊形。這兩種的每邊長都一樣,難度低。

2、進階形狀:例如等腰三角形、五邊形、梯形等難度會較高,因為這些形狀每邊長不同,會多了要思考如何組裝才接得起來的問題。

3、發光磁片:這種螢光長期近距離接觸會傷眼,尤其月齡小的寶寶眼睛尚在發育,若要購買的話建議偶玩為之。

4、動力磁片:初期對於磁片還不夠專注的寶寶,再希望增加吸引力的同時,可透過動力磁片輔助遊戲,增加誘因。

5、造型磁片:例如球狀、軌道磁片或鋸齒狀等其他特殊造型,非常豐富。看來為了應付組裝不同形體,磁片也越來越多樣化,這種造型磁片好處是增加趣味和遊戲組裝的吸引力,但缺點是無法廣做應用,例如軌道磁片應該就只能拿來玩軌道車遊戲,建議要添購的話可依照孩子興趣慎選。

6、彎型磁片:無法從平面缺口判斷接下來要用哪種磁片接上,彎曲的缺口讓思考也多轉了幾個方向,難度頗高,建議先熟悉基本片的拼法再做灣型片的升級。

  

 

A.jpg

↑圖左置圖右1-4,為兒子這一年來的作品進度:
1.剛開始兒子只會平面,不會作成立體。
2.圖二開始能堆成具體成品,當時兒子最愛車車
3.開始對房子展露興趣,因此我加買了房子組合
4.左起圖四,加上了等腰三角形、梯形的概念,開始會去思考,當形狀邊長不同時的拼接處理方式。無形間也是增加對空間的概念。

Q:到底該買幾片?

先為自己設下預算,如果預計總共入手150-200片的話,可規劃房子造型佔20-30片、大尺寸磁片可以佔30-40片,基礎片可以佔50-70片,其他五角形、等腰三角形、梯形佔50-60片
就像規劃家裡預算一樣,娛樂費佔多少、保險費佔多少、小孩花費佔多少,拿捏好比例,每買一樣東西就去審視,是否超過比例、有沒有必要,就比較容易拉回理智。

20170515_170515_0001.jpg

  

↑兒子愛拼房子,因此我特別購入蓋房子所需要的元素(例如正方形),包含特大尺寸的磁片,也能和小尺寸一起混接玩。

20170515_170515_0006.jpg

20170515_170515_0007.jpg

↑不管是蓋停車場、還是喜歡把小動物放在磁片作成的屋子裡,都是孩子自己的創意^^

Q:要一次買齊所有種類磁片嗎?

每種磁片能做的造型不一樣,建議寶寶年紀小的話慢慢添購。

以難易度來說,先從基本片(正方形、正三角形)開始,再慢慢延伸到其他形狀。

在有了基本磁片建構概念後,孩子會開始愛拼特殊形體,此時可以興趣挑選擴充類型,例如喜歡蓋房子的寶寶,可以加買建造家、以及正方形磁片;喜歡蓋機器人的,也許會大量需要等腰三角的磁片;喜歡組裝球體的,五邊形跟彎型片就非常好用。

 

最新文章歡迎追蹤臉書 幸福小時光 

arrow
arrow

    幸福小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