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70729_170729_0016.jpg

先說結論,每個人的偏好、和小人們的興趣不同,哪一種比較好並沒有絕對,此文僅代表我個人想法,僅供參考。

文末新增:幼兒對於兩版本的閱讀分享

🔥 《我的第一次大發現》 🔥

以前一直覺得這系列書很醜,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借來後發現家裡一歲的寶寶非常愛翻,順勢開啟了我的大發現之路。

☑️ 採用擬真的圖像繪製,非常真實且大,有助於幼兒認知,我們家寶寶只有拿這系列書不會拿反。

☑️ 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去做由淺入深的介紹,有重點、不雜亂。

☑️ 有趣的透明膠片設計,對於還沒耐心看完繪本的寶寶的確能成功吸引,非常適合應用在缺乏趣味性的科普主題,是很棒的科普入門書。

 

👉基於以上三點,可以理解大發現為什麼一直是市場上歷久不衰的熱門套書之一,前後也出過很多版本。最初理科出版的中文版大發現已絕版多時,只能收二手;而青林出版的英文版我覺得偏難所以跳過了;目前全新的就剩下麥克改版過後的「我的第一次大發現」了。

 

🔥 《理科VS臺灣麥克之比較》 🔥

色彩和文字

--理科:字小沒注音,文字簡短

--麥克:色彩更飽和鮮豔,字體大、部分文字有注音,說明更仔細、更貼近生活和感受。

 

👉 文字描述增加許多細節還有感覺說明、對於科普不熟悉的家長更好共讀,讓抽象的科學更躍然紙上,而注音我是覺得有點多餘,通常看得懂注音大概是6歲以上,但6歲小孩應該也不會愛看這種書了。

20170729_170729_0012.jpg

↑看出差別的嗎?下方是理科的書,形容直升機會在空中「靜止不動」,而上方的台灣麥克版本的文字做了修正,修改為正確的術語「懸停」。「懸停」是指航空器在一定高度上保持空間位置基本不變的飛行狀態,在台灣,此術語也常稱為「停懸」、「懸滯」。

20170729_170729_0010.jpg

↑我覺得這段很有意思,一家人第一次搭飛機,下方是理科版本,形容『你一定會因為可以跟這麼多旅客一起搭乘大飛機旅行,而感到高興!』;而上方臺灣麥克改版後的文字修正為『你一定很驚訝,一架飛機竟然能載這麼多乘客!』,你覺得哪個貼切呢?哪個版本說出了孩子第一次對飛機的感受呢?

 20170729_170729_0011.jpg

 ↑熱氣球升空,理科版本(圖右)並沒有註明文字,而台灣麥克版本(圖左)增加了一段感覺敘述『熱氣球可以讓你體驗空中漫步的感覺』,讓沒搭過熱氣球的孩子更能想像升空的美妙與景象。

 

正確性

--理科:在瓢蟲一書中,「蝗蟲」誤植為「螽斯」

--麥克:在瓢蟲一書中,標示是正確「蝗蟲」。

20170729_170729_0013.jpg

↑上面的書是台灣麥克版本,標示是正確的「蝗蟲」(蚱蜢),下方的書是理科版本,標示是錯誤的「螽斯」。根據百科記載,蝗蟲的後腿腿粗壯有力、而螽斯的後腿細長、且觸角比後腿長。

👉 知識類的書在正確性上這點我蠻在意的,且除了"瓢蟲"一書以外,我知道的還有"鳥類"一書中,理科將「黑鶇」誤植為「斑鶇」。理科的其他本我沒入手,也許還有許多錯誤也未可知。

 

內容編排

--理科:介紹方式,整體連貫性沒那麼好。

--麥克:文字重新修飾並增加許多細節、內頁和排序也有大幅度的重新編排、更有邏輯跟系統,這點我覺得在共讀跟理解上有加分。

 

👉以下我同時比較理科和麥克的「瓢蟲」這本讓大家作為參考 

☑️ 理科:指出瓢蟲有六隻腳是昆蟲->提到瓢蟲的種類有哪些->瓢蟲構造->瓢蟲吃什麼->如何覓食->瓢蟲交配->產卵->長大過程->瓢蟲如何嚇跑敵人->瓢蟲天敵->瓢蟲冬眠->介紹其他昆蟲(如甲蟲、蝗蟲)

☑️ 麥克:瓢蟲構造習性(包含六隻腳是昆蟲、觸角用來覓食、翅膀結構、如何嚇跑敵人)->瓢蟲天敵->瓢蟲冬眠->瓢蟲吃什麼->瓢蟲交配->產卵生寶寶->出生後的變化->還有其他哪些種類的瓢蟲->還有其他哪些昆蟲(如甲蟲、蝗蟲)

👉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麥克的版本,先介紹瓢蟲構造習性、接著提到產卵及出生後變化,最後以不同種類瓢蟲並延伸各種昆蟲做收尾。而理科的編排一開始切入瓢蟲很多種、再帶到構造說明、產卵跟長大變化、最後再繞回瓢蟲習性(麥克把習性這部分放在構造那段一起說明、而理科分開說明,但構造結構往往跟習性是息息相關的)。

當然編排的順序並不會影響知識了解多寡、但我覺得改版後有邏輯有次序的敘述,方便我更好共讀,相信對孩子理解多少有一些些的助益。

20170729_170729_0007.jpg

↑除了內容敘述方式大改變,改版後的內容也更豐富,像是在"飛機"一書中,舊版並沒有介紹火箭,改版後才納入的。

 

主題

--理科:全套125

--麥克:全套60

👉為了讓套書的價格更平易近人、也避免收了全套125本後可能也被迫買了不喜歡的主題,因此麥克針對全球銷量最好的60個主題出版,對我來說較可惜的是動物主題偏少,不過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動物百科了,避免太多類似書某些角度來說也是優點。

 

膠片數

--理科:一本6-7

--麥克:一本3-4

👉最讓人掙扎猶豫的,莫過於改版後膠片數的減少了,畢竟膠片就是這套書的賣點啊!不過是不是選膠片多變化的就代表比較有趣呢?我覺得這很難說,膠片的設計是建立在喜愛這本書的條件上(例如主題、價格和內文),所以不能光以膠片論成敗。

以缺少的膠片來說,麥克刪除了缺乏變化意義的膠片、保留趣味度高的膠片。在其他條件(例如價格和文字)勝出的情況、對我來說膠片減少不會造成太大遺憾。

 20170729_170729_0008.jpg

↑臺灣麥克版本將有變化特色的膠片都予以保留,像是這架飛機,翻開膠片便能看到內部景象了。

  

↑在"顏色"一書中,紅色加上綠色會變成什麼顏色呢?這樣神奇的膠片變化自然不會刪掉。

20170729_170729_0017.jpg 

↑改版後刪除的膠片,都是變化不大的,例如圖左的理科版本,兩面的變化只有山跟雲朵的差別,因此改版後做了合併,並將多出來的頁面新增了火箭的介紹。

 

裝訂

--理科:活頁,好翻,但相對中間的地方翻久容易破損、也不好修補,另外中間的膠圈常使用下有些人反應會變形。

--麥克:精裝,紙質偏厚,不容易破損,但剛開始翻閱時不易放平、好翻度沒有活頁高。不過使用一陣子後這問題會解決。也較大本。

20170729_170729_0010.jpg

↑理科是活頁裝訂,而台灣麥克是精裝。

 

價格

--理科:根據有買第一手的媽咪分享,當時一本平均500

--麥克:一本平均315

👉據說青林英文版,官方售價一本1080,看這價格,突然覺得麥克出版的一本315CP值高很多XD

 

❓❓ 《我到底該買哪種》 ❓❓

我覺得大多人都執著在膠片數的多寡(但當然這也是這套的賣點),但其實內容的邏輯性、是否好共讀、以及編排完整度也同樣重要。

如果對自然科普沒什麼興趣,平時也不太愛看書的寶寶,理科的多膠片變化的確可以引起寶寶興趣。

對於有共讀習慣、能接受繪本的寶寶,我覺得麥克是很適合的,增加繪本多色彩的特色、修改成有系統有邏輯的內容編排、文字和知識上的小細節、同時保留膠片的特色,綜合評估來說,是套不錯的書。

有時候買書,不單是從內容比較,還需要把「物況」「價格」都計算進去,我個人不太能接受書況不好的書,所以最後在物況跟價格衡量之下,我選了麥克的版本

 

❓❓《有必要收全套嗎》❓❓

剩下最後一個問題,在了解了這套書的優點、和舊版新版的比較後,我們有必要收全套嗎?

其實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套書(或一本書)是「必要」買的,純粹看個人預算、自己喜好和小人接受度,我建議可以先上圖書館借閱舊版的大發現試讀、或到書展或約業務看實書,多爬文、看看大家的使用分享,當然要認識大自然要了解科普,也並非只有「買書」這一種方法才能達到。


延伸閱讀:孩子會挑版本嗎?舊版新版對孩子真的有差嗎?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appy.story.life123/posts/2024574064476925?notif_id=1524210222636827&notif_t=page_post_reaction&ref=notif

延伸閱讀:【科普套書】幼兒精選四套科普比較分享《啟蒙篇》http://cherry0133.pixnet.net/blog/post/332504320

FB.jpg

arrow
arrow

    幸福小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